近日,連續造訪了兩個很奇特的地方.一是花蓮港邊的某藝廊,二則屬名為《陽明書屋》實則黨國時代的蔣公紀念館.
也怪自己太隨興,臨時起意,走到哪玩到哪,按照字面亂解釋,誤以為「書屋」就是藏書很多的房子....若按照我的脾性,早知道本日朝拜的是老總統的眾多行館之一,應該早早繞去竹子湖或頂湖看人拔海芋.
既來之,則安之.先來了解一下這座書沒有很多的建築之地理歷史一一
『陽明書院,原名中興賓館.是先總統 蔣中正先生在台灣最後、最大的私人行館.佔地約15公頃、周圍有七星山、大屯山、紗帽山,近大屯瀑布,為易守難攻之地.其建築皆漆為青綠色、明崗暗哨、建有巡守步道、掩體、壕溝、停機坪、散兵坑及發電機等軍事設施.
中興路是對外唯一道路,長約2.6公里,往上0.8公里接陽金公路.可達金山、萬里、淡水等....下行天母、石牌、士林、北投一帶.蔣老先生入住陽明書屋後,即以軍事重地為由,全面封鎖管制且設多重崗哨,附近居民只知中興路有總統住的地方,故以「總統路」稱之.
1979年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遷此辦公,並將散落台灣各縣市之相關史料集中於此,以便國內外學者研究參閱,自此改名為「陽明書屋」.
1997年國民黨將陽明書屋地上建物及管理權捐贈內政部轉交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陽明書屋」於民國1998年6月27日對民眾開放.』
資料來源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16&id=R140
一入中興賓館正門,面向遊客中心,可以仰望台北第一高峰七星山.
沿著筆直的柏油馬路走到底,可達直升機降落的機坪,馬路兩旁的樹木林立,遍植了許多梅樹,風景十分清幽,只可惜花期早過,梅樹梢上青果纍纍......
排列整齊的箭竹林.
停機坪直面了台北第二高峰大屯山.
舉凡陽明書屋之天文地理人文歷史無所不知,閱歷甚為豐富的導覽老師說:『這是蔣氏伉儷閒閒散步,兩位一起看過的大樟樹.』
導覽老師同時講解了樹叢外側有巡守步道和隱藏的兵哨.
中興賓館坐南朝北,兩層樓高,備有地下室.
內觀雖為中國庭院建築,但建築物外表均漆為綠色,像潛藏於山林的一處隱密堡壘.
一樓規劃有貴賓室、辦公室、餐廳及接待室等.
一樓正廳於中興賓館時期為欣賞影片之處.
二樓為夫婦私人使用空間,正廳置一橢圓桌為夫婦用餐處,牆壁四週崁有四片噴砂玻璃為夫人以竹為題所繪竹之四季風情.
畫室壁爐上端掛著角板山行館繪畫時所攝照片,夫人繪畫藝術師承黃君壁、鄭曼青兩位大師.
看到蔣夫人的大作,就想到小學生時代經常要買印有這些花卉圖片的郵票,我總把自己苦心積蓄的零用錢貢獻給紅十字會、婦聯會...哦....貢獻給國家!!!
老先生寢室內牆則掛有1927年12月1日於上海之結婚照,另外還掛了數幀夫婦二人於士林官邸或至風景區照片.
導覽老師特地介紹這張書桌是雙向開抽屜,方便老先生和政要圍桌共商國事時拿取資料.
這個雙向開抽屜的構思極適合書桌上經常散擺書本、文具、工具等等等....亂七八糟的人.
譬如我!
行館南倚七星山,左有紗帽山,右有大屯山,遠眺淡水河及基隆河,視野極之遼闊.
這個角度可見地處風口,冬天冷得讓學生苦不堪言的文化大學.
老先生友人贈予他的四張「龍椅」,樸拙大氣
行館為中國庭園建築,由於老先生喜愛,前庭後園,遍植梅樹,後園有一池塘,蕨類漫意生長,池邊綠樹濃蔭,極為舒適.
依據導覽老師口述『老先生與夫人住行館期間,時常於園內散步,兩人一起看池塘裡的魚兒游水』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導覽老師說老蔣先生堅持不走回頭路,所以,從行館出來之後,我們就繞進旁邊的森林小徑.
步道兩側的白髮苔成綠毯隨路蜿蜒,是有別花草大樹的另一種春意.
此處早期為原始天然森林,曾為童軍總會露營區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