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繞到一片寬闊的紅樓廣場沒幾分鐘,粗線似的雨,就「嘩啦...嘩啦」傾盆下來.
隱隱約約還聽見了「隆隆隆」的打雷聲.
眼看雨越下越來勁,杵在喧嘩的車水人流和滂沱大雨中,我突然想找個老地方,隨便點杯飲料來打發時間,於是沿著成都路那排舊公寓直直走到天后宮對面那家老字號的《蜂大咖啡》.
視線一下就被舖子前頭那一罐罐裝著糕餅的橢圓形透明玻璃瓶所吸引———
有外表很軟、吃起有油油的雞仔餅;有酥脆夠味,一咬下去,就讓人滿口濃香的核桃酥;有甜香奶味的手工「綠豆糕」和 樸素的花生糕、芝麻糕等,還有硬到讓人差點咬斷牙的牛軋糖.
我買了幾個核桃酥和雞仔餅,一看到服務人員打開銀色的瓶罐蓋,便連忙舉起了相機,超想拍下她從罐子裡夾出一塊塊咖啡色餅乾的畫面.
這個招牌景觀,讓人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玻璃罐子上的點點光,斜映了台北逢雨就人車堵塞的街頭風光.
大門轉角的L型玻璃櫃中,擺放了成排成堆叫不出名的煮咖啡器皿;
印有異國文字的咖啡袋和木桶,則散落在店內、店外的小角落.
和咖啡店有著相同年紀的煮咖啡器皿和杯盤、桌椅、糖罐、五線譜壁磚等等等.
讓咖啡生豆變成褐色的烘培機.
午後二、三點,店裡除了滿溢的咖啡香,空氣中也迴盪著客人們此起彼落的交談聲,『XX股又跌了一個價位』、『3大公股金控人事又大風吹 ...』『美股大跌,台股也順勢拉回...』,還有一邊閒聊著生活中的瑣事,一邊等空位子的老顧客.
大喇喇地用相機鏡頭直視這些邊抽菸、邊喝咖啡的人客,可不單我一隻!
我也只不過用了一個多鐘頭去喝那「半杯」招牌冰咖啡,就已經碰到一個拿單眼、一個拿數位拍拍拍的同好.
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喝黑咖啡以外的甜飲料?
蜂大的招牌水滴冰咖啡,喝起來有太濃的酸甜,並不合我嫌甜愛苦的飲食習慣,更何況還掺了一大坨奶油.
不過,能有幾人會很專注、很用心去感受咖啡的苦或澀?
懂得去享受那種從舌尖苦到舌根,苦味駐留在喉嚨底久久,再一路苦到胃又漫回胸口,得喝很多冰開水來沖淡的暢快?
咖啡就像是音樂,咖啡裡的甘酸苦味一如音樂裡的中高低音,調和得好就是一曲美妙的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