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一路往前.
座位雖然靠窗邊,卻只能懟山壁,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外頭風景從日常的街巷轉成田野風光,當地居民沿著鐵道兩邊所種植的稻苗,已然迎風起伏,遠處的山巒則肉眼可見一棵棵檳榔樹排列.
(列車介紹當地人文風景時,也提到阿里山住戶曾以很大面積種植這種根部無法「抓土」的作物,以至於影響了水土保持.)
樟腦寮車站距離嘉義23.3公里,海拔543公尺.
當地曾以出產樟腦樹及樟腦油而得名,為臺灣樟腦重要的輸出點.
樟腦寮站為一折返式車站,火車在此必須向左方軌道後退,進入車站,因此車站軌道為一個×形的折返線.
火車出發後以垂直方式原地爬升,也就是「螺旋式」的技術工法,是觀賞火車繞獨立山三圈的路段.
可以在左方窗口看到樟腦寮車站兩次,在右方窗口看到一次.
資料來源 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086
火車進到樟腦寮車站,尚未通過有大小十一個隧道的獨立山山脈時,列車長很仔細介紹這段長度只有4.1公里的鐵道特色和當初架設時所採取的特殊工法一一
「 遠遠望去樟腦寮車站即在腳下,火車在進入第6號隧道即結束第一圈並開始第二圈的繞行,在穿出第8號隧道時可再度眺望樟腦寮車站,直到進入第9號隧道才結束第二圈,並來到獨立山車站,所以車站兩端都是隧道,一邊是9號山洞,一邊是10號山洞.」
果然,停靠一次,火車逐步蜿蜒攀升後,從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又兩次見到這個樟腦寮車站和周圍幾間房舍,低伏在蔥鬱的山林裏.
列車繞了獨立山山脈三圈半,往阿里山奔赴時,已然爬升到海拔七、八百公尺時,山壁邊箭竹叢生.
交力坪為仁壽村的中心點,處於阿里山林業鐵路的中線附近,海拔近一千公尺,車站旁可見古早的雜貨店,保有濃厚的懷舊氣息.
梨園寮車站至交力坪之間無隧道,火車蜿蜒由山腰而過, 途中,列車長提醒乘客往後方看,可見火車拖著長長的車尾
(火車頭從嘉義發車是吊在車尾,往山下開時在前方.)
奮起湖車站軌道共有 5 股線, 為阿里山林業鐵路登山線最大中繼站.除了鐵道、老街、鐵路便當廣為人知,區內有大量的冷杉以及稀有珍貴的四方竹和肖楠木.
原本計畫行程要排出一天重回「十字路」,再到「奮起湖」車站周遭逛一逛,因為山中一直落雨,只好一路公車回嘉義.
等火車以20~30的時速在陡峭的山間前進,鐵道兩側,一邊是山谷,另一側則貼著叢草蔓生、巨木林立的山壁.
較之陽明山布局細緻,風景井然,阿里山的面貌純粹天然,筆直高挺的林木,開始盤踞了高海拔的山頭.
因為火車搖晃得厲害,我擔心照片糊成一團,就多按快門.
快門是按得很用力,就只坐在位置懟車窗拍,除了調光,沒甚麼構圖,拍出來不太理想.
只好把這篇文當作是這趟阿里山行的記事.畢竟這輩子坐火車過山洞至今還沒有數過41個隧道的經驗,挺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