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let on Broadway

  

在YOU TUBE 看到視頻之後,也一併搜尋了相關 Hamlet 的新聞和評論,這檔戲雖然是那段時期非常炙手的舞台劇,但倫敦一些主流報紙對Jude Law所扮演的丹麥王子,評價好像很兩極. 

自2009年5月起,在倫敦西區與紐約百老匯各演出三個月,不間斷地演了200場戲,週三和週六一天要站在舞台上足足六個半小時,幾近40歲的Jude Law 如此認真詮釋這位充滿矛盾、怨恨之火的年輕人,居然被英國獨立報批評是:『喃喃自語的脆弱王子(monotonous tone)』

......我真的很... 有點心臟無力...暈....

 

 還好,樂多有一篇關於此劇的評論:『這個哈姆雷特,不再像我們平時理解的丹麥王子,鬱鬱寡歡落落寡合,而是火爆又憤怒的.他不是思想派,他是行動派.雖然他仍然有懷疑,但他的懷疑總是低聲地質疑,而同時高聲急切地行動.....』

把這位劇評作家的解說和觀點,推薦給和我一樣喜歡JUDE LAW 的人. 

http://magz.roodo.com/article/1571 

 

另外環球雜誌2009 也曾寫過哈姆雷特的專欄評文 ───

  

 

在莎士比亞的門檻裡

2010年05月06日 

原文出處: http://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406-5846.shtml

 

 
  
『只要你想成為演員,就一定夢想過演出哈姆雷特』Jude Law在採訪中說.

四百年來,還有哪一個角色比哈姆雷特更加深入人心?暴風驟雨下大段獨白『To be or not to be』,手持顱骨的黑衣冥思者,這個悲劇角色幾乎代表了戲劇舞臺上的最高成就。 

倫敦大概是世界上最熱衷舞臺藝術的城市.戲劇、音樂劇、舞臺劇、芭蕾、現代舞,每逢週末和節假日,西區的大小劇院總是場場爆滿。這一次的哈姆雷特更是如此,大明星Jude Law挑樑,人們就算不是來看莎士比亞,也是來看他的。

 
第一次看戲劇還是七年前的坎特伯雷。那時剛到英國,老師為了讓我們這些新來的外國學生體驗英國文化,於是給大家訂了《第十二夜》的票。那是在聖奧古斯汀修院廢墟上的露天演出,聽不清楚也聽不懂,就記得底下一大群人忙忙碌碌挺熱鬧,具體情節和臺詞卻是一點也沒記住。其實別說我們這些外國人了,莎士比亞的語言,就算對土生土長的英國人來說都是個障礙。

Jude Law表示,如果《哈姆雷特》的觀眾是年輕人、或是第一次接觸莎翁戲劇,其實並不需要聽懂每個詞,只要能夠理解全劇所表現出來的氣氛和感受,觀眾就已經成功邁入莎士比亞的門檻了。

大幕拉開的時候,黯淡的聚光燈打在舞臺中央,Jude Law飾演的哈姆雷特匍匐在地,用光影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悲痛。之後場景變換,演出正式開始。舞臺設置並不複雜,一面巨大的高牆作為城樓,兩扇大門時而作為城門,時而作為宮殿大門開開合合。展現舞臺佈景魅力的只有光。清晨日出的燦爛,夜晚折射到磚牆上的幽藍,反射到雪地上的白光,還有午後室內模糊的昏黃,這麼多種光效竟可以一起在舞臺間變幻,營造出完美的視幻效果。

全劇人物著裝都以黑灰色為主,非常樸素,使得故事本身並非發生在一個想像中久遠的年代,而更像是個近代的故事。Jude Law 穿了一件深灰色開襟毛衣,裡面是件淺灰色的圓領衫,下搭條寬鬆的黑褲子。此外還有一件深灰色的長風衣作為替換。我坐得遠,處在一個能夠看清人臉的尷尬邊界,只有聲音是清晰的。一直很喜歡Jude Law的聲音,抑揚頓挫的倫敦音,很性感。 

初識Jude Law還是電影Wilde,他出演王爾德的情人,有《百合花王子》之稱的波西。之後的Affie、The Holiday,這位英倫情聖不厭其煩地重複本色演出,Jude Law已經成了花花公子的代名詞。哈姆雷特對他絕對是個挑戰。尤其是在David Tennant(第十屆Doctor Who)剛剛成功塑造哈姆雷特之後,Jude Law再次出演同一角色,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 

拋開一向嚴苛的英國評論界不談,我認為這一版哈姆雷特的演出很精彩。Jude Law可圈可點的表演,悲痛大氛圍中的小幽默,舞臺的光影效果,奧菲利亞的歌聲,還有決鬥時分的劍術都是亮點。哈姆雷特極受歡迎,早在半年前門票就已售罄,每天劇院門口都有無數人排長隊等待當天是否有人退票,也有願意在將將開場前買站票去後排站三個多小時觀看演出的。倫敦戲票是很搶手,但是這麼搶手也算罕見。當然,這也許歸因於明星效應——哪個Fans不想親眼看看他們的偶像呢? 

前幾天的報紙上有一張相片,是劇院後門Jude Law和一大群豐滿靚麗英國美眉的合影。年輕的女孩子們笑得合不攏嘴,Jude的表情卻非常詭異,有點受驚嚇的感覺。相片的標題是:『Hi Jude, Don’t be afraid!』 

其實不只年輕女孩子,我們去後門排隊的時候,發現周圍還有好多老太太和不同年紀的男人們,雙手舉著相機,舉著筆和帶相片的劇院節目單,蠢蠢欲動,個個都像小姑娘一樣興奮。Jude最後出來的時候離演出結束大概過了一個小時。我本來以為他多少會補補妝,就像我多年前見到Brian Molko的時候一樣。但是Jude並沒有,他早已經不是多年前那個《百合花王子》了,低調的黑色皮衣下面是灰色低領衫,臉上沒有任何修飾,身上也沒有香水味。他耐心地為大小影迷一一簽名,真切地說“Thanks for coming”,從始至終保持微笑。 

劇院的前門停著一輛白色的奧迪。Peter說那是來接Jude的車,我不信。我們在那裡等了很久,但是他似乎還在後面簽名。而當我們再次走到劇院後門,在那裡簽字的已經是奧菲利亞的扮演者了。Jude已經離開了。等我們再次繞到前門,此刻,那輛白色的奧迪終於不見了。

.

 被父王的鬼魂所困擾的哈姆雷特,為報復殺父兇手,不但整座王宮也陷入死亡氛圍中,歷經痛苦掙扎達成目的以後,也中了毒劍而死亡.

 

 

莎士比亞這部舉世聞名的悲劇作品,其中第三幕的第一場經典獨白:『To be alive,or not to be alive,that's a question.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對許多現代演員都是至難的挑戰.

 

 

 Jude Law :『每個晚上在舞臺上死一回,這就是戲劇』

 

 

 

部分圖片: CNN TURK .CO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linas 的頭像
    salinas

    SKY RAY

    sali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