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氣球之旅》(’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侯孝賢的被遺忘的時光

Author: 路人甲

 

 
《紅氣球之旅》是今年法國電影節其中一部注目的電影,被吸引進場不是因為侯孝賢,而是因為經典電影《紅氣球》(“Le Ballon Rouge” )。

 

從電影的名字而知道本片是是向法國導演拉摩里斯一九五六年作品《紅氣球》致敬,《紅氣球》是一部充滿童趣和想像豐富的短片,描寫小男孩與紅氣球之間的友情。 

 

 

侯孝賢除了以片名向《紅氣球》致敬外,在片中也有其他「紅氣球」的片段──模擬《紅氣球》風格拍的片段更是仿真度十足。《紅氣球之旅》一開始便帶出了兩個時代的孩子的不同:《紅氣球》中的小孩是爬上燈柱頂拍紅氣球「救」下來,在街上拖着紅氣球不僅引來成人的注目,更因此不能乘搭巴士,小孩只好走回家。而到了《紅氣球之旅》男孩Simon是叫紅氣球下來跟他走,紅氣球躲在樹梢裏,Simon便說它不跟他走是它的損失,自己走到地鐵站去。電影中還顯示了當代小孩生活周遭有着多樣玩具──Simon多次在電影中玩play station、打波子機,已不特別鍾愛氣球。

 

電影以男孩Simon的生活為中心,和她的母親茱麗葉畢諾許飾演繁忙的單親職業婦女Suzanne的生活貫穿全片。茱麗葉畢諾許在本片頂著一頭金髮,扮演偶劇藝人,有許多精彩的聲音表演。侯孝賢另外在片中安排一名中國演員宋方,在戲中扮演照顧Simon的電影系大學生。戲中宋方和真實生活一樣學拍電影,她在片中以老電影《紅氣球》做啟發,正拍攝一部與紅氣球有關的影片。

 

《紅氣球之旅》結尾一段蔡琴《被遺忘的時光》的法語版,總結了本片遺忘、錯過的主題。這首「法語版」由法國年輕女歌手卡蜜兒重新編曲、填上法語歌詞,曲名為《親親



 

結尾的一段「紅氣球」,正帶出本片以「紅氣球」代表了那些被遺忘、錯過的事情,珍惜靈光一閃的相遇。就好像男孩Simon多次錯失了再遇紅氣球──地鐵車廂上、家裏的窗外、睡房的天窗外……最後Simon在博物館聽老師講解一幅繪有紅氣球的圖畫深意,卻發覺曾經相似的紅氣球在屋頂溜過。

 

《紅氣球之旅》是巴黎國立奧賽美術館慶祝二十週年時,提出的一系列影片計畫的第一部。此計畫邀請全世界導演來認識奧賽美術館,讓美術館出現在影片中,至於呈現方式則讓導演自行決定,Simon在博物館的一幕就是奧賽美術館的呈現。

 

不想被遺忘的除了「紅氣球」外,還有布袋戲。侯孝賢曾拍攝偶劇,在本片中特意安插Suzanne是偶劇藝人,在片中偶劇場邀請一名偶戲師傅來法示範演出的台灣傳統布袋戲。出字幕時一段Suzanne中法交融,以中國傳統故事和造型的偶劇表演,更有點夫子自道的意味。另外,電影系學生宋芳的角色,不能不說是侯孝賢的另一個自我投射──宋所拍的紅氣球是用「綠色」的人提出的,後期數碼製作把人抹走,這也是「另一種型式」的致敬吧

 

 

 100410  04:3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linas 的頭像
    salinas

    SKY RAY

    sali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